维多利亚老品牌76696vic-在线入口

成為全球最受信賴的
創新生物醫藥公司
【封面報道】衝出去,復宏漢霖闖關世界盃!

E葯經理人

2020-02-25


未來10年,復宏漢霖將有更豐富的故事脈絡,生物類似葯陸續商業化,深耕生物創新葯……更重要的是,復宏漢霖國際化及由仿入創的創新道路將由此全面展開,無論是歐美主流市場還是「一帶一路」新興國家市場,未來都會有復宏漢霖研發生產的生物葯。


     本文選自《醫藥界》·E葯經理人2019年1~2月合刊封面報道《衝出去,復宏漢霖闖關世界盃》


2009年,《紐約時報》評出了當年的年度流行詞是「Chimerica」—中美國。這是多年來第一次,美國和中國作為兩大經濟體出現在同一個英語單詞里。同一年,旅美多年的華人科學家劉世高、姜偉東歸國與復星醫藥合資創立的中國生物製藥公司—復宏漢霖正式落戶上海。


2010年,中國的經濟總量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2015年,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醫藥市場。同一時期,復宏漢霖逐步搭建成產品管線,並獲得多個生物類似葯的臨床批件。


2019年是復宏漢霖的大年,他迎來了10年艱難創業之後的集中收穫期。2019年2月,復宏漢霖旗下生物類似葯利妥昔單抗(漢利康)獲得國家葯監局批准上市,成為國內首個獲批的生物類似葯,自此拉開中國生物類似葯新時代序幕。


2019年9月25日,復宏漢霖成功登陸香港交易所,凈額超30億港幣的募資規模,使得復宏漢霖成為整個2019年港股尚未盈利生物醫藥公司中公開募資最多的公司之一。過去十年,復宏漢霖進行了中國生物類似葯「從無到有」的拓荒開路,政策驅動、產業鏈演進、資本助推等一系列「中國紅利因素」是這一系列中國生物醫藥新貴崛起的時代底色。


時移勢易,下一個10年的復宏漢霖將有更加豐富的故事脈絡:帶領一系列生物類似葯上市衝擊更高的銷售業績——實現研發管線由生物類似葯迭代至以生物創新葯為主——衝出中國成為活躍於世界舞台上的高水平生物製藥企業。


「復宏漢霖作為一家中國本土生物葯公司,有信心進入全球最主流市場,我們也希望能代表中國去打『世界盃』,跟美國、歐洲以及韓國一流的生物葯公司去競爭。」復宏漢霖聯合創始人、首席執行官劉世高在接受《醫藥界》·E葯經理人採訪時說道。 


一、 闖關歐盟


2019年12月中,復宏漢霖位於上海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的總部所在地,迎來了幾位意料之中的「客人」——遠道而來的歐洲藥品管理局(EMA)核查員正在對復宏漢霖進行緊張地現場核查。2019年6月,復宏漢霖自主研發的注射用曲妥珠單抗HLX02向EMA遞交上市申請並獲得受理,成為中國首個在歐盟申報上市的生物類似葯。


規則是很清晰的:根據EMA的監管規則,藥品上市申請獲受理後最多210天內,審評方需要給出上市審評意見。而在審評期間,審評方可以對遞交的上市申報材料提出疑問,並要求進一步進行生產情況和研究數據核查(在此期間審評時鐘將暫時停止)。HLX02由此成為首款在中國研發、在歐盟申報上市的生物類似葯。歐洲是全球生物類似葯最主要的競技場,韓國、美國及歐洲最頂尖的生物類似葯公司正是在此競技場內同台爭鋒。復宏漢霖國際化道路再進一步,其研發的生物類似葯不止要在中國銷售,更要扣動全世界的大門。「這是非常重大的事情。目前中國有這麼多家葯企在做生物類似葯,但大家還尚未走入這類成熟市場。HLX02在歐盟申報上市的意義,不僅僅是搶佔市場,更重要的是向全世界證明,復宏漢霖能夠做什麼,以及將來要做什麼。」


歐洲是全球生物類似葯起步最早也是最為活躍的市場,雖然直到2019年6月,復宏漢霖才在歐盟申報上市第一個生物類似葯,但從10年前創業開始,種子就已經埋下。


「直到2014年之前,美國和中國的生物類似葯技術標準都還沒有出台。從2010年公司成立開始,我們就是按照歐盟標準研發生物類似葯。包括於2016年完工的徐匯生產基地,其設計及施工也按照歐盟、中國和美國標準執行。這也是我們有信心去到歐盟申報生物類似葯上市的原因。」劉世高說。


與化學仿製葯不同,生物類似葯無論是研發還是生產都有比較高的技術門檻,全球能夠進入歐美規範市場參與生物類似葯「世界盃」競技的生物製藥企業屈指可數。中國目前有不少葯企正在從事生物類似葯研發工作,但暫時還沒有中國生物類似葯進入歐美等主流市場,這也使得復宏漢霖闖關歐盟既充滿紅利與機會,過程中也充滿未知與挑戰。


「整個生物類似葯的技術門檻非常高。全球來講,能夠進入到歐美生物類似葯主流市場的葯企也就6到10家,包括諾華山德士、輝瑞、邁蘭、安進,以及韓國的三星生物和Celltrion等。一旦獲得主流市場的認可,企業的價值一般就能充分被市場認知。比如韓國的三星生物和Celltrion,估值都達到了200多億美元,是復宏漢霖目前估值的7到8倍。並且國際上也有先例,一家生物製藥廠通過FDA或EMA的核查能夠帶來很大的價值提升。」劉世高說。
 
二、全球化的考驗


接受考驗的過程不可謂不冒險,尤其在中國整體生物製藥行業還在加速追趕國際水平的大背景下,復宏漢霖之所以做出嘗試,是因為從一開始便下定了決心走國際化路線。劉世高認為,中國生物製藥行業當下與國際接軌正面臨三個層次的考驗——第一個層次,在細胞培養、一次性生產發酵、蛋白純化和分析等技術上,處於領先地位的中國生物葯企通過努力,已經與歐美主流葯企不相上下。


目前把大多數中國生物葯企擋在全球市場門外的是第二個層次即生產質量體系建設,這個體系建設需要至少7到10年的時間才能建立完整,是跨國葯企壟斷全球生物葯市場的關鍵,而中國在這方面落後歐美國家5到10年。


第三個層次是最高層次,即企業的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核心是要把病患利益放在首位,成為在國際社會受尊敬的企業公民。復宏漢霖當下,正是在第二個層次即生產質量體系建設上挑戰國際高標準,這對復宏漢霖自身乃至中國生物製藥行業走向國際化的意義都非常重大,當然也是一次充滿未知的探索。「走國際路線這是必經之路,國內還尚未有做生物類似葯的企業走通過這條路,我們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很多規則確實還在學習,但通過實戰,EMA提出意見,我們落實改進,我對復宏漢霖走通國際路線的未來完全有信心。」復宏漢霖聯合創始人、首席科學官姜偉東說到。


而劉世高則以「學習曲線」類比,解釋復宏漢霖主動承擔各種困難與不確定性,堅持走國際化路線的原因。「我們第一次走EMA的上市流程,一定不會一帆風順,對歐盟的生物葯監管法規,我們還未了解得全面透徹。但是憑藉一次次嘗試和學習所積累下來的經驗,在主流市場上市生物葯就會越來越容易,就像學習曲線一樣,開了頭就不難了。」 


三、商業化正當時


進軍國際市場,是復宏漢霖邁向更高視野的關鍵一步。但眼下伴隨着漢利康上市以及復宏漢霖成功登陸港交所,生物類似葯競爭的戰火已經燃起,積蓄國內競爭優勢、搭建商業化團隊、探索生物葯在中國的創新商業模式成為擺在復宏漢霖面前更為急迫的任務。2019年3月,在拜耳、羅氏等跨國葯企有着豐富的腫瘤特藥商業化經驗,此前擔任安進中國區總裁的張文傑加入復宏漢霖擔任總裁,引領公司完成商業化轉型,並繼續深化打造集研發、生產與商業化一體化的全產業鏈平台,邁向商業運營新階段。這意味着復宏漢霖將不再單單僅是以生物葯研發和生產見長,更會建立起自己的商業化團隊,爭取搶佔原研葯市場份額,並建立起「護城河」,保護並努力擴大相對於國內競爭對手已經建立起來的先發優勢。


而事實上,自張文傑加入之後,復宏漢霖的整體商業化隊伍正在加速擴張之中。「我們正在打造一支業內最優秀的商業化團隊,整體團隊的管理人員有着豐富的外資葯企商業化經驗,這支高素質團隊得以組建基本並不是靠獵頭找的,而是憑藉互相的信任以及欣賞。我剛來的時候,復宏漢霖幾乎沒有專職商業化的人,現在我們商業化團隊大概已經到了100人左右,並且規模每天都還在增長,我們組織商業化團隊規模時也會參考競爭對手的團隊規模,以確保有足夠的競爭力,這麼好的市場我們對商業化非常有信心。」張文傑說。


與此同時,復宏漢霖內部及外部的規範化管理,也在張文傑加入之後得到加速提升。張文傑說到:「復宏漢霖5年前還是一家規模很小的公司,但公司成長到現在已經有超過1000人,未來我們還會拓展到更大規模,這就需要建立一個靈活可變的規範化管理系統。具體而言,對內要形成紀律性,尤其是一定要有健全的決策機制,以保證公司變得越來越複雜、面臨的決策受到更多不確定因素影響時,公司能夠儘可能做出正確的決策。而對外則要形成一套規範化的道德操守去選擇合作夥伴,要平衡短期商業利益和長期公司發展,使得公司成為一個可持續發展、受人尊敬的公司。」


自復宏漢霖首個生物類似葯漢利康上市,其與原研葯美羅華之間的競爭就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雖然生物類似葯市場競爭激烈,但復宏漢霖仍然對中國市場的增長潛力充滿信心。「歐美生物類似葯市場基本已經是『零和遊戲』,絕大部分患者已經用上藥品,歐洲之所以出現原研葯大幅降價對抗生物類似葯,是因為市場已經飽和,原研葯要保住市場份額就必須大幅降價。而中國的生物類似葯還是增量市場,生物原研葯觸及的患者最低不到30%。」劉世高說到。


漢利康已經上市,而曲妥珠單抗生物類似葯HLX02也上市在即,對於這兩款生物類似葯的市場銷售前景,復宏漢霖也有規模上的預判。劉世高說:「利妥昔單抗2020年在中國的銷售額預計能夠超過30億元的規模,並且還沒封頂。漢利康上市到現在已經搶佔了可觀的新增病人。在可預計的未來,希望我們可以搶佔至少一半甚至更多的市場,也希望漢利康未來有機會在中國成為銷售額20億元到30億元的大品種。而曲妥珠單抗則更為可觀,我認為整個中國曲妥珠單抗未來的市場規模是150億元左右,HLX02上市後如果能夠分得半壁江山,市場前景也是非常可觀。」


生物類似葯是一個「前有猛虎,後有追兵」高度競爭的領域,後續也有不少本土生物葯企正在加緊推進生物類似葯的研發工作。復宏漢霖未來能夠前後狙擊競爭對手的信心,一方面來源於技術上的壁壘,另一方面則來源於成本上的競爭優勢,同時也來自於對自身未來商業化能力的充分自信。


「阿達木單抗、貝伐珠單抗之所以有那麼多家公司在做生物類似葯,是因為本身技術壁壘相對不是特別難,未來確實也會面臨比較激烈的市場競爭。而利妥昔單抗和曲妥珠單抗生物類似葯則不同,無論在產品質量控制技術難度,還是生物等效性頭對頭試驗難度上都大很多。全世界做成功了利妥昔單抗生物類似葯的葯企,我們是第三家。因此,未來這些品種在國內能有一個相對良性的市場環境,遭遇惡性競爭的風險更小。」張文傑介紹。


而劉世高也強調,復宏漢霖在成本上也積蓄了很大的競爭優勢,這也是區別於其他生物葯企的關鍵。每升細胞培養液中的抗體蛋白產量,是影響生物葯生產成本最大的因素之一,復宏漢霖自主研發的細胞培養液具有業內領先的產量。「產量的差異一部分來源於細胞培養基上的差異。我們的細胞培養基基本是自主研發的,細胞培養基為細胞生長提供各種養分,比如氨基酸、維生素、葡萄糖,這些養分的搭配組合非常講究,不僅要保證產出的抗體蛋白各項質量指標與原研葯足夠接近,能夠滿足生物類似葯的質量監管要求,同時要保證細胞產生的抗體蛋白量足夠大,充分降低成本。大多數公司,都使用商業化培養基,用起來比較快但價格昂貴,每一升成本往往超過20美元。我們用自主研發的培養基配方,交由國外的CMO生產,能夠將培養基的成本降低75%到80%。」劉世高說道。


影響生物葯成本的另一重要因素,則是生產基地的產能使用率。復宏漢霖旗下有幾十個品種的生物葯,不僅有生物類似葯,後續更有生物創新葯,這能夠使得整個生產基地的產能使用率足夠高,從而充分攤薄生產成本,產生規模經濟效益。事實上,復宏漢霖已經在原有11000平方米14000升產能的徐匯生物葯生產基地基礎上加增產能,新的松江生物醫藥產業化基地於2019年6月開工建設,總佔地面積達到約200畝,總投資額超百億元,全面投入運營後能夠滿足超過20款生物葯產品同時生產。


自主生產能力,也是影響生物類似葯後續市場競爭的關鍵因素。「生物類似葯必須有自己的生產能力,這能保證你生產的高質量、高速度和低成本。沒有足夠的生產經驗,無法保證生物葯的質量。所以自主生產能力,也會是我們商業上的核心競爭力。」張文傑表示。


在研發、生產之外,復宏漢霖也在商業化上積蓄自己的實力。張文傑講到,復宏漢霖要想成為一家功能健全的生物製藥企業,研發、生產和商業化三個部分缺一不可,復宏漢霖已經形成了自己商業化的藍圖,對於生物類似葯的市場競爭形勢、醫保談判及准入情況、價格壓力等形成了清晰的考慮,與之匹配的商業化及銷售資源的計劃也已經安排到位,剩下的核心工作無非是執行,即搭建覆蓋全國的銷售管理網絡、產出最重要的功能組織等,而市場層面看醫保准入成為越來越重要的工作,復宏漢霖當下正努力在准入維度加緊相關工作,以保證產品批准上市後,能掃清道路實現准入,讓商業化的隊伍能夠進入開始作戰。


生物類似葯之外,復宏漢霖管線內也有數量眾多的生物創新葯在研,其中創新葯抗PD-1單抗HLX10的市場前景最受關注。在國內已經形成「4+2」PD-1上市市場格局的背景下,HLX10似乎已經失掉了一些市場先機,但復宏漢霖方面認為,PD-1領域真正的競爭還沒有完全開始。


張文傑說到,與靶向生物葯不同,抗PD-1單抗能夠治療的實體瘤非常之多,面對幾十個適應症市場的體量,再疊加各種產品的聯用,將會是一個千億量級的市場。目前,雖然有不少抗PD-1單抗獲批上市,但基本都是很小的適應症,並且也只有一個PD-1單抗產品的一個適應症在2019年醫保談判中進入到國家醫保目錄,PD-1的市場還遠遠沒有被開發。


「腫瘤用藥進入醫保目錄非常關鍵。就以曲妥珠單抗為例,在進入醫保目錄之前花了15年才做到了10億元的銷售規模,而在2017年進入國家醫保目錄之後一下從十幾個億元飆升到70億元的銷售量級。產品不進入國家醫保目錄,就永遠都還處在嬰兒時期,只有進入醫保,才算長大成人,成為一個真正成熟的產品。PD-1市場的遊戲才剛剛開始,就好比足球比賽90分鐘,現在才剛踢了10分鐘。」張文傑說。
 
四、伏筆和先手


去到歐盟上市生物類似葯只是復宏漢霖國際化戰略的一個縮影。在此之前,復宏漢霖全球商業化網絡已經搶先鋪下,這張網絡所要捕獲的是全球量級的生物葯市場需求,不僅要挺進最主流的歐美生物葯市場,更要拓荒「一帶一路」周邊國家以及南美國家等新興市場的生物葯「處女地」。


「做漢利康的時候,我們資源、人才和經驗都有限,到HLX02我們各方面都準備好了,就做了大規模國際多中心Ⅲ期臨床試驗,在中國大陸、烏克蘭、歐盟波蘭、東南亞菲律賓等國家共計納入600多個病人。我們在戰略上與復星醫藥高度一致,必須做國際化和創新。我們的產品進入到『一帶一路』地區中相關的20多個新興市場國家,市場規模有望翻一番。再進一步挺進歐盟、美國等主流市場,有望獲得7倍於中國的市場體量。」劉世高說。


在全球化戰略藍圖指引下,復宏漢霖在近兩年時間密集與全球多家公司建立了商業合作關係。早在2017年復宏漢霖便與歐洲仿製葯銷售排名前三的英國公司Accord建立了合作,共同推進曲妥珠單抗HLX02在歐洲、中東、北非及獨聯體的70多個國家的申報以及未來商業化進程。Accord在全球有7000到8000種仿製葯在售,具有很強的商業化能力,在歐洲市場能夠與復宏漢霖形成很好的優勢互補。除此之外,HLX02在中國港澳地區也有獨家的商業化合作夥伴。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復宏漢霖已於2019年9月授予印度尼西亞製藥公司KG Bio PD-1單抗創新葯HLX10東南亞10國的開發和商業化權利。在此之前,尚未有中國的PD-1企業涉足東南亞市場,這是一塊未被拓荒、給人很大想像空間的市場。


「KG Bio在東南亞10國都鋪設有腫瘤領域銷售網絡,他看到了PD-1單抗未來的市場潛力,也願意與我們這樣的研發企業合作。東南亞除了新加坡之外都是發展中國家,百姓的支付能力並不高,定價環節變得非常重要。我們在保證質量達到歐盟水平的前提下,研發生產成本相對較低。相比已經進場的K葯和O葯,我們有很好的價格優勢。與此同時,作為率先進入東南亞市場的PD-1單抗藥企,我們有足夠的市場先機。」劉世高說。
 
五、關鍵先生


在採訪期間,復宏漢霖高級副總裁兼董事會秘書郭新軍如此描述復宏漢霖未來發展的關鍵角色:「復宏漢霖未來3年~5年短期市值的增長潛力靠商業化本領,未來10年市值的提升則要靠創新研發管線的排兵布陣。」
姜偉東是復宏漢霖聯合創始人之一,也是復宏漢霖整個研發體系建設的靈魂人物。一家創新葯企研發創新動力有多足,直接決定了其商業模式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我們的研發策略是穩步做葯,先以生物類似葯作為基礎,再靠生物創新葯作為公司真正穩步提升價值的動力。做創新是高風險的領域,美國10個創新葯研發裏面能夠成功一兩個就很不錯了。所以我們一開始的路徑是做Fast-follower,做風險更低的生物類似葯保證研發成功率,但這兩年我們已經在做很多更高風險的創新葯項目了。現在我們具備這個能力,就應該做真正的創新,否則就不會有希望,公司價值也不會實現真正的提升。」姜偉東說。


伴隨越來越多的資源和資金進入到中國腫瘤葯研發領域,無論是生物類似葯還是生物創新葯,都面臨更為激烈的市場競爭,復宏漢霖的研發管線目前高度集中於腫瘤免疫領域,如何應對競爭成為一個關鍵的研發挑戰。


姜偉東表示,雖然生物類似葯的競爭非常激烈,但復宏漢霖的漢利康以及HLX02已經走到全中國的最前面,這能夠產生至少一到兩年的時間差優勢,在此期間復宏漢霖可以通過技術迭代形成成本優勢,同時復宏漢霖旗下的生物藥品種眾多,能夠通過新產品補充和聯合治療形成新的技術壁壘。


姜偉東尤其強調,復宏漢霖之所以能夠方便地展開聯用甚至於雙單抗聯用的研發策略,是在於復宏漢霖始終堅持的自主研發理念,由此形成了豐富的產品線。「自家的管線做聯用不需要花太多時間、溝通成本低、也不需要談條件。我們產品線上30個產品,90%以上都是自主研發的。與此同時,我們大股東復星醫藥還有更多的小分子葯,我們也可以做聯用,這提供了很多創新的機會。」姜偉東說。


而對於在研的HLX10 PD-1單抗創新葯,儘管已經面臨了PD-1單抗「4+2」的上市市場競爭格局,但姜偉東認為復宏漢霖在創新葯上仍然具備很大的競爭優勢。「PD-1我們確實晚了一到兩年上市,可能2020年才能報產。但從非頭對頭比較的臨床數據上看,HLX10的數據應該接近K葯。同時,HLX10現在正在中國台灣做臨床I期,並戰略規劃未來能進軍歐盟市場。我們應該是國內最早在美國申報IND的生物製藥企業之一,去到創新葯的主流市場美國,對於我們來說也是遲早的事情。」姜偉東說。


由生物類似葯轉入生物創新葯,是復宏漢霖區別於其他生物類似葯企業的特質,也是其當下正在餞行之事。「今天早上開會,我們還在研究做一個非常創新的靶位,當然風險很大,內部也有不同的聲音。但我們已經走到現在,謹慎評估之後,我們會更加堅定地去做自主創新的生物葯。」姜偉東說。


展望未來10年復宏漢霖的發展,姜偉東也已經形成了清晰的企業對標。「我們對標的是像再生元(Regeneron)那樣的公司。一是它的領導團隊架構十分穩定,CEO和CSO一直是很好的拍檔,保證了企業文化的穩定。二是它有非常強大的產品管線,一直有新產品被研發出來。這兩點值得我們學習,我們相信再加上強大的商業化能力,復宏漢霖未來能夠走得更穩、更遠、更好。」姜偉東說。

Baidu
sogou